創意,不要創傷
創意,不要創傷
文/梁曙娟
談網路創意的抄襲這個嚴肅的話題之前,先讓我們聊聊金庸的倚天屠龍記
。
話說峨嵋派始祖郭襄為尋找她日思夜想的神鵰大俠,騎著青驢,遊走江湖
。行經少林寺山下,巧遇觸犯戒律而受罰的覺遠大師,為了幫這位老和尚
解困,郭襄接下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無色大師的戰帖:如果10招之內不能猜
出她的武功門派,就解開覺遠大師身上的鐵鍊,並代他受挑水之罰。於是
郭襄忽而使出桃花島「落英劍法」,忽而祭出丐幫「打狗棒法」,忽而又
是「全真劍法」,10招之內用上各家武林絕學精髓,雖然招招都是貨不真
價不實,依樣畫葫蘆的皮毛功夫,卻讓見識淵博,武功高強的無色禪師完
全摸不著她的武學來歷。
曾在網路上讀過一篇討論武術的文章,裡面有個很有哲理的觀點:「武術
從模仿開始,是實戰經驗的結晶,面對不同的情況,前人運用他們的智慧
設想出不同的應對方式,這就是招式的起源。」在武術的世界裡,「招式
」是一種創作,「招式的運用」更是一種創作,學武的人絕對可以模仿師
父的招式,但不能模仿他運用招式的方法,因為敵人不同,情況不同,至
高的武學境界是你招招都用前輩的發明,別人卻完全看不出師承何處。
網路上的抄襲問題,不管是商業模式的複製、軟體未經同意下載、程式語
法被盜用、內容全盤抄襲、圖文變造使用或版面設計的雷同……隨便搜尋
就有上萬筆相關的資料。有人義憤填膺地指責別人的網頁抄襲自己的創作
,有人公開點名某網站剽竊某網站的內容。
不久前蕃薯藤控告雅虎奇摩抄襲網站內容,其實並不是第一樁知名網站抄
襲事件。早在去年7月,Trade MediaHoldings及World Executive's Dige
st就曾指控中華網侵犯他們旗下 http://www.cec.globalsources.com 網
站內的文藝作品版權;搜狐、新浪網都有被告的紀錄;國內的公平交易委
員會早已有處分凌亞資訊、酷才網、翰能人力資源等公司複製其它網站上
刊登的企業求才資料的案例。
我們可以從法律的角度來談網路抄襲這個嚴肅的議題,但是除了把既定的
法律條文Copy-Paste(複製-貼上),我寫不出比法律專家更精闢的見解
,之所以用武俠故事開場,是因為我相信創意的產生就像練書法、習武藝
一樣,必定經過模仿的過程。但是有些人卻把這段過程當成終點或目標,
尤其是網路上的創意人,因為招式太多,讓他們忘了用前人的智慧創造獨
特的新招,遠比學會 10種老套來得更有意義。
一位中國學者曾經語重心長的將網路泡沫化,達康公司(.com)的快速解
體消滅歸咎於網路世界的原創精神大量流失,而我更同意他所說的「缺少
原創性還不可怕,怕的是那些不追求原創性的不尊重智慧財產權。」
就像去年美國發生一件著作權侵權的新案例--潛意識的抄襲(subconsc
ious copying),網路上的分享主義讓每個人太輕易地得到一些原創性的
創意,而且不只一次地看著、聽著、用著這些資源,在潛意識中已經無法
釐清抄襲與原創的界線,反正萬一抄襲者被察覺了,換個鏈結,Page Not
Found,一切就像沒發生過一樣。
有人說,「抄襲,比沒有創意更悲哀」。只是網路上的抄襲不只是有沒有
創意而已,它也是網路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最大創傷。
文/梁曙娟
談網路創意的抄襲這個嚴肅的話題之前,先讓我們聊聊金庸的倚天屠龍記
。
話說峨嵋派始祖郭襄為尋找她日思夜想的神鵰大俠,騎著青驢,遊走江湖
。行經少林寺山下,巧遇觸犯戒律而受罰的覺遠大師,為了幫這位老和尚
解困,郭襄接下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無色大師的戰帖:如果10招之內不能猜
出她的武功門派,就解開覺遠大師身上的鐵鍊,並代他受挑水之罰。於是
郭襄忽而使出桃花島「落英劍法」,忽而祭出丐幫「打狗棒法」,忽而又
是「全真劍法」,10招之內用上各家武林絕學精髓,雖然招招都是貨不真
價不實,依樣畫葫蘆的皮毛功夫,卻讓見識淵博,武功高強的無色禪師完
全摸不著她的武學來歷。
曾在網路上讀過一篇討論武術的文章,裡面有個很有哲理的觀點:「武術
從模仿開始,是實戰經驗的結晶,面對不同的情況,前人運用他們的智慧
設想出不同的應對方式,這就是招式的起源。」在武術的世界裡,「招式
」是一種創作,「招式的運用」更是一種創作,學武的人絕對可以模仿師
父的招式,但不能模仿他運用招式的方法,因為敵人不同,情況不同,至
高的武學境界是你招招都用前輩的發明,別人卻完全看不出師承何處。
網路上的抄襲問題,不管是商業模式的複製、軟體未經同意下載、程式語
法被盜用、內容全盤抄襲、圖文變造使用或版面設計的雷同……隨便搜尋
就有上萬筆相關的資料。有人義憤填膺地指責別人的網頁抄襲自己的創作
,有人公開點名某網站剽竊某網站的內容。
不久前蕃薯藤控告雅虎奇摩抄襲網站內容,其實並不是第一樁知名網站抄
襲事件。早在去年7月,Trade MediaHoldings及World Executive's Dige
st就曾指控中華網侵犯他們旗下 http://www.cec.globalsources.com 網
站內的文藝作品版權;搜狐、新浪網都有被告的紀錄;國內的公平交易委
員會早已有處分凌亞資訊、酷才網、翰能人力資源等公司複製其它網站上
刊登的企業求才資料的案例。
我們可以從法律的角度來談網路抄襲這個嚴肅的議題,但是除了把既定的
法律條文Copy-Paste(複製-貼上),我寫不出比法律專家更精闢的見解
,之所以用武俠故事開場,是因為我相信創意的產生就像練書法、習武藝
一樣,必定經過模仿的過程。但是有些人卻把這段過程當成終點或目標,
尤其是網路上的創意人,因為招式太多,讓他們忘了用前人的智慧創造獨
特的新招,遠比學會 10種老套來得更有意義。
一位中國學者曾經語重心長的將網路泡沫化,達康公司(.com)的快速解
體消滅歸咎於網路世界的原創精神大量流失,而我更同意他所說的「缺少
原創性還不可怕,怕的是那些不追求原創性的不尊重智慧財產權。」
就像去年美國發生一件著作權侵權的新案例--潛意識的抄襲(subconsc
ious copying),網路上的分享主義讓每個人太輕易地得到一些原創性的
創意,而且不只一次地看著、聽著、用著這些資源,在潛意識中已經無法
釐清抄襲與原創的界線,反正萬一抄襲者被察覺了,換個鏈結,Page Not
Found,一切就像沒發生過一樣。
有人說,「抄襲,比沒有創意更悲哀」。只是網路上的抄襲不只是有沒有
創意而已,它也是網路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最大創傷。
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